上一篇我們詳細的探討了 Intel Arc B580 在 AI 方面的表現,那麼這篇就來看看 Arc B570 於 AI 和遊戲方面的表現吧!
Arc B570 是 B580 稍微降一些規格的產品,瞄準的是 3A 遊戲入門級那 NV 與 AMD 都忽視的空白戰場,相比 Arc 初代,這次的 BattleMage 在軟體和硬體都有更加穩定與高效的表現,那麼 B570 會因此成為 B580 以外的另一個奇蹟嗎?
開箱 - 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lenger 10GB OC
首先看到外箱,藍紫色漸層算是 Intel Arc 顯卡的標誌顏色了。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在這個 AI 世代,GPU 也不是只能用來打遊戲了,原本昂貴的專業繪圖卡,在 AI 公司眼中甚至是便宜的 AI 計算卡。而 Intel 在這條賽道上明顯是落後的,後知後覺地推出買來的 Gaudi 和從頭玩起的 oneAPI,不過隨著 Arc 邁入第二代。且 PyTorch 2.4 新增了 XPU 支援後,Intel 或許在 AI 這方面也有了一些競爭力。
所以本篇文章將專注在 Intel Arc B580 於 AI 方面的表現,畢竟遊戲方面 B580 的表現應該早已被測的清清楚楚,既然遊戲表現不錯,那 Battlemage 架構在 AI 方面也能夠期待的,是吧?
開箱 - Nitro Arc B580 OC 12GB
開始測試之前,先來看看今天的主角 Intel Arc B580,這次選用的是 Acer 推出的 Nitro 系列 B580 OC 12GB 顯示卡。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MONTECH 近期推出了 HyperFlow ARGB 360 水冷散熱器,它的特點很簡單,360 只要 NT$2,990,這價格也太低了吧!
那麼,這麼便宜的水冷,如果拿來壓制 Intel Core i9 壓得住嗎?帶著這個疑問,開始了今天的開箱。
開箱 - MONTECH HyperFlow ARGB 360
首先看到外箱,HyperFlow ARGB 支援華碩、技嘉、微星和華擎的 RGB 系統。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最近不管是 Intel 還是 AMD,他們的高階 CPU 都還蠻熱情的。不管 i9、R9 都要出動個水冷才能壓制,甚至在 intel 這邊,i7 可能就需要出動水冷了。而最近 be quiet! 將他們家的頂級風冷 Dark Rock 系列做了更新,新推出了 Dark Rock Pro 5 以及這次要開箱的 Dark Rock Elite。
那麼我就好奇了,這次新推出的頂級 be quiet! 風冷能否壓制我身邊的這條猛獸 - i9-12900K 呢?i7、i9 一定要上水嗎?
開箱 - be quiet! Dark Rock Elite
首先看到外箱,秉持著 be quiet! 家一貫的設計語言,黑色低調卻又帶點尊爵高貴。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最近市場上推出了 PCI-E Gen5 的 SSD,但和 Gen4 剛推出時一樣,價格仍然相對昂貴。回顧一下硬碟的發展速度,我們從 SATA 500MB/s 的時代,跳升到 PCI-E Gen3 的 3,000MB/s,再到 PCI-E Gen4 的 7,000MB/s,現在又有 PCI-E Gen5 12,000MB/s 的高速規格,這種速度提升的進步真是迅猛。
但除了規格上的速度提升之外,Gen5 相對 Gen4 在其他方面是否有更多幫助呢?這次透過對美光 Crucial T700 Gen5 SSD 與 Crucial P5 Plus Gen4 SSD 兩條 SSD 做不同的測試,來看看兩者在各種情況上的差異。
簡介 - DirectStorage API
硬碟的發展速度實在驚人,我還記得以前 SSD 還貴的時候,基本上要 1TB 以上的容量,都會選擇 HDD。但現在,除非需要大容量儲存,如 4TB 以上的資料,不然都直接用 SSD 了。尤其是現在許多遊戲開始要求安裝在 SSD 上,否則遊戲讀取速度真的會太慢。我甚至考慮是否要將遊戲安裝在 PCI-E SSD 上,因為 SATA SSD 的速度最高也只有 560MB/s,而 PCI-E SSD 可以輕鬆超過 3,000MB/s。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想不到 PCI-E Gen4 SSD 也降到了這麼低的價位,在我寫這篇文章(2023 / 08)時,4TB 版本價格只要 $4,999。單位容量價格以來到了 $1.249 / 1GB,這麼低的價位卻有著號稱 7,400MB/s 的讀取速度,只能說真香呀!
這麼便宜的價格,就算把 M.2 槽清空給他用都划算呀!於是乎這條 SSD 就成了我新的遊戲碟兼資料碟了。
開箱 - Lexar NM790 4TB
Lexar 可能新同學比較不熟,不過這家曾經也是記憶卡的大廠,後來輾轉賣給不同家的廠商後,最近以高 CP 值的 SSD 重出江湖。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威剛的記憶體外觀逐漸昇華,從 XPG DDR4 D50 的經典 RGB 三角,到 DDR5 LANCER 延續的經典設計,再到現在 D35G 簡約卻令人驚艷的設計風格。XPG 系列的記憶體系列的記憶體已經蛻變,不再僅僅局限於紅黑的電競風格。對我而言,這樣的風格更合我心意。
現在趁著記憶體便宜,一次攻上 32GB 兩條的 64GB 大容量,讓我們一同來看看威剛最新推出的 DDR4-3600 D35G 記憶體。
開箱 - ADATA XPG DDR4-3600 D35G
外包裝簡約,塑膠盒裝著記憶體,標示著 DDR4-3600 32GB 兩條。當然,在如今記憶體價格相對便宜的情況下,容量自然選大一些。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說到電源供應器,這大概是電腦零組件中,挑選起來最不會有堅持的零件了吧。多數人應該都是依據廠牌喜好、價格挑個夠用的就好了,比較不會像主機板或顯示卡,想堅持要用哪一家的產品。但今天要介紹的這款海盜船電源,可能會打破你對電源的想像。
這是 CORSAIR RM1000x SHIFT,一款側邊插線的電源供應器。
開箱 - CORSAIR RM1000x SHIFT
首先看到 RM1000x SHIFT 的外觀,正面是一個 14cm 的大風扇。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夏天到啦,我的測試主機又開始呼呼呼的叫了,由於搭載著強大且熱情的 i9-12900K,玩遊戲的感覺就是啟動了一台猛獸,高 FPS 的同時也伴隨著風扇的低吼。過去,我對於 be quiet! 的散熱產品有著深刻的印象,非常安靜且具有出色的散熱效果。
因此我決定嘗試將水冷系統中的三顆 120mm 風扇換成 be quiet! 最新推出的 Light Wings White 高速版本,同時也將機殼進風風扇更換為 Light Wings White 普通版本,看看它們能提升多少性能表現。
開箱 - be quiet! Light Wings White
這次開箱兩種不同版本的 Light Wings,左邊是強調高風壓的 high-speed 版本,右邊是正常版的 Light Wings White,兩者差別於 high-speed 版本轉速可達 2500rpm,後者普通版僅有 1700rpm。兩者分別作為水冷以及機殼進風扇使用,兩種版本選擇的都是 Triple pack,三顆一起的包裝。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Intel 終於拿出了壓箱已久的 Arc 顯示卡,表現如何相信大家也已有耳聞,性能與 RTX 3060 Ti 接近,甚至可以稍微摸到 RTX 3070,但價格卻只要一張 RTX 3060。
雖說推出時間些許尷尬,不過消費級顯卡市場多了一家競爭對手,對於玩家來說只有利沒有弊。那麼讓我們來看看 Intel 的第一代 Arc 顯卡表現如何吧!
規格 - Intel Arc A770 Limited Edition
雖然你可能或許應該 maybe 已經知道這張卡的規格了,不過還是由我來簡單介紹一下 Arc A770 這張卡,看看你有沒有漏掉了什麼?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美光的 MX500 SATA SSD 相信是不少人的 SATA SSD 首選,價格便宜品質好,而且性能超群。我還記得第一次買 SSD 是將家裡電腦的系統碟由傳統硬碟升級至 MX500 250GB 的 SSD,而過了這麼久,依舊是穩穩地運行。
而如今系統碟的重任已經漸漸的轉由高速的 M.2 PCI-E SSD 取代,SATA SSD 漸漸的成為了遊戲碟與程式碟。那麼美光 Crucial MX500 還會是個好選擇嗎?內部有換料嗎?
開箱 - 美光 MX500
首先簡單的看一下外包裝,依舊是那熟悉的風格,過了這麼多年一點也沒變。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2) 人氣( )
VIDEO
如果你看過我們的 Intel 第 12 代 Alder Lake 處理器評測的話,你們應該也知道 Alder Lake 的強大之處了。大小核很強,性能也是真的好。不過初期只有 K 版處理器與 Z690 主機板,使得它不那麼的親民,且高頻率對於功耗也較不友善。
如今從奔騰、i3 到 i9 非 K 系列都上架了,對應的 B660 系列主機板也早已進入市場中。那麼,你一定很好奇,這麼多的處理器中,你該如何選擇呢?
簡介 - Intel Core i5-12500
簡單看一下 Intel 第 12 代處理器的產品線,整體定價相較於漲翻天的顯卡市場還是挺正常的,奔騰與 i3 分別以 3000 有找與 $4,350 的價位壟斷 PC 入門市場,i5 這比較特別一點。i5-12400F 6 核心 12 執行序的規格價格 $5,400,很便宜,如果選擇有帶 UHD730 內顯的 i5-12400,價格就多了 $550,而內顯規格升級至 UHD770 的 i5-12500 則再多加 $500。至於 i5-12600 除了頻率,對比其他 i5 差異就不大了。而 i5-12600K 則是加入了 4個 E-Core,並且提升 L3 Cache 大小與處理器頻率,不過價位接近萬字頭,個人覺得不如挑 i7 非 K 即可。至於 i9 那就是追求極致的用戶可以選擇。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DDR5 世代最美的記憶體,我覺得就是威剛 LANCER 這產品線了,金屬髮絲紋與斜角紋路的設計,頗有高級感。還記得之前開箱剛推出時的 LANCER ,為 5200 款式,不帶 RGB 燈顏質仍舊飛天。
而這次換上了三星顆粒,出廠頻率直接來個豪邁的 6000,並且加上了 RGB 燈。那麼一起來欣賞這個 DDR5 世代,最美的記憶體吧!
開箱 - ADATA XPG LANCER DDR5-6000
那麼看到外盒,這是開箱的款式是 16GB×2 雙通道組合。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入門螢幕選哪家好?這問題也困擾了我許久,有些知名廠商儘管高階產品不錯,但入門產品線未必會有好東西;色準差、對比差、色彩黯淡都是入門產品常出現的問題。CP 值?別傻了,不要踩雷就不錯了。
不過最近喵到了 terra 這家廠商,在台灣不算有名,在德國較有知名度,為知名德國 Wortmann AG 公司的子牌子。那麼他們家的入門螢幕表現如何呢?
開箱 - terra LED 2448W
這次開箱的螢幕型號為 terra LED 2448W。24 吋入門款螢幕、IPS 面板、FHD 解析度,目前市價 $3,699。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darkFlash 為其入門水冷產品線 DX360 推出了新款水冷:DX360 v2,相較於上一代的 DX360,其在外觀上做了一些精進,並且有著更好的散熱表現。而與其他搭配的,自然是最近最火紅的... Intel i9-12900K,200 多瓦吃電量、嚇死人的 5.2GHz,這是最適合測試水冷的 CPU 了。
究竟一款 $3,700 元的水冷,能否壓制這台幣一萬八的猛獸呢?
開箱 - darkFlash DX360 v2
首先來個簡單開箱,打開包裝,可看到水冷本體,與其附的配件(塑膠套已移除方便拍照)。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
說到下吹式散熱器,應該不少人包含我,都有一個迷思,那就是:這東西只適合給 ITX 用。但真的是這樣嗎?
這次就來測試看看,這款下吹式散熱器有多強的壓制力。
開箱 - be quiet! Dark Rock TF 2
首先從外盒開始吧,在盒子的左側,be quiet! 直接大膽的將左側加上了 high-end 字樣。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終於,面向主流市場的 B660 系列主機板推出,其中面向廣大專業創作者的 ProArt CREATOR 系列主機板也在 B660 上登場。同樣有著古典風格高顏質設計、雙網卡、豐富的 I/O 等創作者所需的規格,但價格相較於 Z690 卻是接近砍半的 $5,990,且搭配的是較為普及且划算的 DDR4 記憶體。適合運算沒有那麼充裕,或是規格不需要那麼頂級的使用者選擇。
那麼 CREATOR 之名在 B660 上,除了外觀,還能有什麼特色呢?
開箱 - ProArt B660-CREATOR
首先看到包裝,同樣是帶著有點古典氣息以及經典雅致的燙金字體,搭配燻黑的黑底,頗有高貴的氣息。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說到螢幕,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有一樣的煩惱,那就是型號太雜亂了。正常人沒有研究過基本上也分不出哪款螢幕的特點在哪,點進網頁都寫著超高解析度、美麗的畫面顯示 blabla...
那我覺得華碩相對好一點的在於,他們現在針對不同產品線都有著不同的品牌名。以這次開箱的 ProArt 來說就是針對創作者設計的,繪圖、Coding、影像編輯、剪片...等。而針對電競就是入門的 TUF,以及進階的 ROG 品牌。在所有螢幕廠商裡,算是相對好認得螢幕定位的。
那麼回到最核心的問題,這款螢幕用起來如何?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VIDEO
終於呀,Intel 12 代 CPU 終於上市,我個人是相當的期待牙膏廠逆襲 AMD,這次最特別的地方莫過於引入了 P-Core 與 E-Core 搭配的設計,理論上可以更有效地分配運算資源,達到更節能且高性能的目的。
其中我覺得,這也是 PC 處理器一個相當大的轉折點,第一次在同顆處理器內放入不同架構的處理核心,而這也是我最有興趣的部分。而對於一般用戶來說,最大的體驗差別莫過於遊戲的順暢度與剪片輸出的速度差異了吧!
簡介 - Alder Lake 架構
第 12 代引入了異質架構設計,也就是俗稱的大小核。大核是 Performance Core 使用的是 Golden Cove 微架構;Efficient Core 使用的是 Gracemont 微架構,是一款從 Atom 低功耗架構那延伸出來的產品,但是它不像以前的那陀 Atom,它的性能是能夠與以往的 Skylake 微架構匹敵的,也就是之前 Intel 第 6 / 7 / 8... 代的 CPU 架構。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1) 人氣( )
Crucial 這家記憶體廠相信大家也都蠻熟悉的,身為美光的親兒子,總是能在市場中用便宜的價格與高品質的產品擄獲消費者的芳心。不過這代 DDR5 就不同了,各家初期產量少,又是新東西,價格嘛...你懂的,各家廠商的入門產品價格上也都變得挺有門檻的。
這次開箱 Crucial 推出的 DDR5-4800 8GB 普條兩支,測試一下 DDR5 初期的性能,以及簡單測試一下記憶體可以超頻到多少,那麼開箱開始。
開箱 - Crucial DDR5-4800 8GB × 2
熟悉的美光包裝,由於是入門產品線的普條,所以包裝上就沒有之前開箱的那款 Ballistix 那麼豪華了。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 (0) 人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