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

上一篇我們詳細的探討了 Intel Arc B580 在 AI 方面的表現,那麼這篇就來看看 Arc B570 於 AI 和遊戲方面的表現吧!
Arc B570 是 B580 稍微降一些規格的產品,瞄準的是 3A 遊戲入門級那 NV 與 AMD 都忽視的空白戰場,相比 Arc 初代,這次的 BattleMage 在軟體和硬體都有更加穩定與高效的表現,那麼 B570 會因此成為 B580 以外的另一個奇蹟嗎?

開箱 - 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lenger 10GB OC

首先看到外箱,藍紫色漸層算是 Intel Arc 顯卡的標誌顏色了。
「評測」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

背面列了一些 ASRock Challenger 和 Intel Arc B570 的特色。
「評測」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

看到卡本體,這張 B570 有著很輕巧的身形,短短一張。
「評測」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

高度部分略為凸出 I/O 擋板,背面同樣有金屬背版加固,以入門卡來說很佛心。
「評測」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

I/O 擋板以蜂巢狀開孔,頗有特色,接口部分與 B580 同樣為 3 個 DP2.1 和 1 個 HDMI 2.1。
「評測」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

側邊來看這張卡,其實不錯看,由於是入門等級遊戲卡,供電僅需 8 pin,也有簡單的 RGB 燈條。
「評測」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

 

測試 - 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lenger 10GB OC

簡單的介紹一下測試平台,主機規格如下:
CPU:Intel Core i9-12900K
MB:ASUS ProArt Z690-Creator WiFi
RAM: ADATA XPG LANCER DDR5-5200 16GB×2
Graphics: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lenger 10GB OC
Windows OS Drive:Seagate FireCuda 520 1TB(主機板散熱片)
Ubuntu OS Drive:Teamgroup A440 1TB(主機板散熱片)
Cooling:MONTECH HyperFlow ARGB 360
Case:InWin 303C
Power:FSP Hydro PTM PRO 850W
DSC04479-已增強-雜訊減少.jpg

首先同樣看到理論分數,3DMark Time Spy,Arc B570 與上一代的 Arc A770 十分接近,與 B580 分數差距約 14%。
投影片1.JPG

3DMark Steel Nomad,為 3DMark 最新為非光追場景下遊戲設計的性能測試,B570 與 B580 同樣大約差距了 14%。
投影片6.JPG

3DMark Speed Way,為 3DMakr 最新為光追場景下遊戲設計的性能測試,B570 與 B580 在這個測試中出現了較大的落差,有著 22% 的性能差距。
投影片3.JPG

以上是理論性能,實際性能還是得看遊戲表現,這邊簡單挑幾個遊戲,首先是 EA 的 F1 2024。會挑這款的原因在於它支援了 Intel 最新推出的 XeSS 2,加入了 Frame Generation,類似 DLSS 3,可以直接透過 AI 生成幀,翻倍 FPS。從結果來看,B570 成功追上了前輩 A770,與 B580 有著約 12% 的差距。
投影片8.JPG

Cyberpunk 2077,同樣在開光追與不開光追的情況下都能逆襲更高階的前輩 Arc A770,與 B580 保持了約 10% 的差距。
投影片10.JPG

微軟賽車遊戲 Forza Horizon 5,在 XeSS 和原生解析度都能夠超越上一代的 A770,相較於 B580 有著 12% 的差距。
投影片7.JPG

CoD Modern Warfare II,也維持了 B570 的優良表現,逆襲 Arc A770,並與 B580 維持了不到 10% 的差距。
投影片9.JPG

從遊戲結果看來,Arc B570 相當驚豔,不僅能夠與 B580 保持著接近的性能表現,還能夠逆襲上一代高不只一階的 Arc A770,搭配 XeSS 2 和 AI 幀生成功能,在遊戲支援的情況下能有很不錯的表現。既然遊戲不錯,那麼 AI 呢?
「評測」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

首先看到 ViT base model,A770 在 large batch 的情況下,倒吃甘蔗,甩開了 B570 與 B580,而 B580 則與 B570 再拉開了約 20% 的差距。
投影片15.JPG

Stable Diffusion 1.5,速度略慢於 B580,但略幅快了前輩 A770 一咪咪。至於規模更大的 SDXL 模型,Arc B570 直接 OOM(Out Of Memory),所以連戰場都上不了。
投影片18.JPG

GPT 系列的 Llama 3.2-3B 模型,則與 B580 有著較小的差距,僅有約 12% 的差距。而且相比老大哥 Arc A770,Transformer 的運算速度則有著明顯的提升,但於較長的序列長度上,Arc A770 憑藉著 16GB 記憶體的優勢,逃過了 OOM 的洗禮。
投影片11.JPG

BERT 模型,和在 GPT 時的表現類似,同樣相比 B580 差距約 12%,與 A770 有著較明顯的優勢。
投影片13.JPG

實際部署的性能方面,Procyon AI Text Generation,B570 除了在 13B 的模型上敗下陣腳,在其餘語言模型皆可以拿出相比 Arc A770 來的要更好的表現。
投影片20.JPG

Procyon AI Computer Vision 測試,反應 GPU 於部署環境視覺上的表現,如:detection、segmentation 和分類等任務,Arc B570 的表現同樣都是略低於 B580,但強於 A770。
投影片21.JPG

最後是圖片生成部分,以 OpenVINO Float16 的後端進行測試,B570 與 B580 就有著比較明顯的落差了,差距來到了 22~24%。有趣的是,原本 SDXL 模型在 PyTorch 會 OOM,但換到了 OpenVINO 後端之後就沒了該問題,或許 Intel 在 OpenVINO 有獨特的最佳化。
投影片23.JPG

結論 - 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lenger 10GB OC

「評測」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

ASRock Intel Arc B570 Challenger 10GB OC 是一張不錯的顯卡,於萬元以下的價位帶與大哥 Arc B580 一同主宰市場。從 B580 20 組的 Xe Cores 下降到 18 組,理論性能差距應該是 10%,但實際上差距會在 10~14% 左右。而減少的 2GB 記憶體雖然於遊戲上不好體會到差異,但對於 AI 的應用或是開發而言,這 2GB 可能就會展現出能跑與不能跑的差距。最終該選 Arc B580 還是 Arc B570 還是得回到預算的考量,以我個人觀點,在價差不大的情況下,直上 B580 或許會更加的划算一些,畢竟 14% 的性能差距與多出的 2GB 顯示記憶體可是貨真價實。但不管是誰,Intel 這次於遊戲入門市場端出的兩個產品 Arc B580 與 B570 都是相當不錯的好料。在該市場 NV 和 AMD 半拋棄的情況下,有 Intel 的加入能讓顯卡戰爭更加的熱絡。

 

如果你喜歡我的觀點, 歡迎底下留言討論並到FB粉絲頁討論串留言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湯 ATon 的頭像
    阿湯 ATon

    阿湯 ATon 3C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