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 Pro vs Surface Pro.jpg

說到生產力工具你會想到誰? 要方便、好攜帶、功能強大,而我最先想到的就是這兩者 - Microsoft Surface Pro 以及 Apple iPad Pro。
他們介於平板電腦與筆記型電腦之間,好攜帶、性能強大,且有手寫功能。
而這些是一般的筆電所沒有的,以觸控功能來說,一般的筆記型電腦就算有手寫功能,也因為筆電先天的結構問題,並不如平板類電腦來的方便,且重量也較重。然而 Surface Pro 與 iPad Pro 這類型的新形態生產力工具能否真的勝任我們平時的需求? 兩者誰又更強大呢? 請看本篇評測 :

1比較先從規格談起,兩者差在哪?

首先我們來看看 Surface Pro 與 iPad Pro 兩者的規格與外型,他們差在哪裡?

Microsoft Surface Pro

DSC03454.jpg

Surface Pro 的硬體配備與傳統的筆記型電腦較為相似,CPU為 Intel 8代 i5 8250U,配有選購的鍵盤與觸控筆,在筆電與平板之間取得了一些平衡,而螢幕則為12.3吋的觸控螢幕,接近筆記型電腦,厚度與重量分別來到 8.5mm 與 770公克。
DSC03487.jpg
在儲存空間部分也有多種選擇,如 8G / 128G、8G / 256G、16G / 512G...等,不同於多數筆記型電腦,Surface Pro 的容量不可自行擴充或是更換。

IO接口部分,Surface Pro 有著 USB Type-A、mini DisplayPort、耳機孔 與 微軟自家的 Surface Connect,可搭配 Surface Dock 擴充IO並充電。
而底部也有MicroSD卡槽可擴充容量。
DSC03461.jpg

背面的立架可以隨意調整角度,另外背後的黑啤不是亂入,而是順發獨家的黑啤聯名款 Surface 的獨特造型。

DSC03351.jpg

甚至還可調整至接近平放的角度

DSC03485.jpg

另外本次評測所使用的 Surface Pro 6 為順發黑啤聯名款,標配 i5 8250U + 8G RAM 與 256G SSD。
還附贈 Surface鍵盤 + (手寫筆 / 微軟Arc滑鼠 / 鐵三角無線耳機 S200BT / 256G UHS-I U3 A2 V30 SD卡 / UE
WONDERBOOM 藍牙音箱 五選一),而這款獨特的 Surface Pro 6 市價只要 $41888,僅在順發販售喲!
DSC03491.jpg

Apple iPad Pro

DSC03475.jpg

iPad Pro 的配備其實就與一般的平板較為類似,蘋果自家的A12X處理器搭配不可擴充的ROM空間,有 64G / 256G / 512G / 1T 的容量可選擇,同樣不可自行擴充。
而IO接口部分僅有一個USB Type-C以及耳機孔,且在iPadOS還沒開放時,iPad是不可連接外接硬碟 / 隨身碟的,而這使的 iPad 的生產力受到大大的質疑。

尺寸部份,11吋的 iPad Pro 手感意外的好,重量很輕,拿在手上無負擔 (長 247.6mm / 寬 178.5mm / 厚 5.9mm / 重 468g)
DSC03454.jpg

從規格看來,Surface Pro 還是比較像筆記型電腦的,不管是在記憶體 / 硬碟容量上,或是CPU的選擇,它都像是一款筆記型電腦;而 iPad Pro 正好相反,它還是像一款平板,只是容量更大的平板,然而這是規格上,這兩款電腦能給我們怎麼樣的體驗呢? 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DSC03447.jpg

2操作鍵盤、滑鼠、觸控體驗

操作部分,兩款電腦都支援鍵盤、手指觸控、觸控筆操作,然而 iPad 不支援滑鼠操作,至少在 iPadOS 更新前是不能的,那我們就先從觸控體驗開始 :

觸控體驗上,我就先說結果了,iPad 完勝,為何?
首先 Surface Pro 的觸控體驗糟不是因為觸控螢幕差,而是因為 Windows 系統對於觸控不友善,操作不跟手、LAG、手勢不完全且不符合操作邏輯,舉例來說大多數人的想法是從底部往上滑,然而要回到 Windows 動態磚(平板模式下沒有桌面)卻是按左下角的 Windows Logo。
另外以下面這張圖的快捷中心來說,開啟他的手勢為從右側底部往左滑,然而這滑動的動畫竟然沒有與手指觸控的區域同步,造成操作不跟手。

DSC03424.jpg

甚至 Surface Pro 自帶的虛擬鍵盤更是個災難,輸入法的字詞預測不準確,也沒有鍵盤手勢,且虛擬鍵盤有時還會擋住待輸入的格子,造成游標無法移動。
如果沒有實體鍵盤真的會崩潰,還好現在購買順發的黑啤聯名款 Surface Pro 是有附贈鍵盤的,從這也可看出 Surface Pro 還是有著筆電的影子。

DSC03444.jpg

不過 Windows 的多工介面以及 Launcher 還是很人性化的,大大的動態磚以及應用程式列表,相較於 iPad 的單層桌面還是友善許多。

DSC03423.jpg

那 iPad 好在哪? 首先動畫順暢,搭配120Hz更新率的螢幕,滑動體驗非常流暢,而IOS系統的動畫本身就已經很流暢了,搭配好的硬體,在處處都讓我感受到 "快" ,且各種手勢操作都非常直覺且順暢,加上 IOS 是針對觸控使用而設計的,所以 iPad 才能在觸控使用上獲得較好的使用體驗。

DSC03435.jpg

然而雖然 iPad 在觸控體驗上表現很好,然而它有幾個致命缺點 :
1. 不支援滑鼠 (需等待 iPadOS / IOS13 更新開放)
2. 沒有觸控板
3. 鍵盤手感差,不如 Surface Pro
4. 立架角度無法任意調整,只能使用保護套預設的幾個固定角度
而這也使的 iPad Pro 難離開平板的定位。

所以綜合來說,兩者都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而這好與壞正好與 平板 / 筆電 之間的優缺點差不多,難道 iPad Pro 依然走不出平板這界線,而 Surface Pro 依然跨不出筆電這條分界點嗎?

3手寫Surface Pen V.S Apple Pencil 2

接下來談談手寫,手寫功能是多數人購買 Surface Pro / iPad Pro 的主要原因之一,而本小結將聊聊 Surface Pen 與 Apple Pencil 2 的手寫差異 :

DSC03428.jpg

Surface Pen

DSC03426.jpg

Surface Pen 有著兩個按鍵,一個在側邊,一個在最後面;側邊按鍵可作為選取功能,將要選取的東西圈選起來,後面則是當作快捷鍵使用,可呼叫 OneNote 等程式。
而前方的書寫頭為軟筆尖設計,在螢幕上滑動時會帶有阻力,更加模擬出書寫在紙上的感覺,不會有硬梆梆且生硬的書寫感。

而筆的背後可當作橡皮擦,在 OneNote、PhotoShop中可直接用筆背觸控螢幕作為橡皮擦,不須一直切換,非常方便。

但是,也許是 Adobe 軟體沒有優化好,Surface Pen 在 Photoshop 上使用時會有些微延遲,作圖並不順暢,而在 OneNote 中卻又可以順暢書寫,所以如需要繪圖可能得移架至 Painter 等其他繪圖軟體。

Apple Pencil 2

DSC03410.jpg

Apple Pencil 演進到了2代,終於將1代那插香式的充電方式改為側邊的磁吸式無線充電
DSC03408.jpg
平時 Apple Pencil 可以吸在 iPad Pro 的側邊,需要用到時再拿起,與 Surface Pro 差不多,只是吸力並不如 Surface Pro 那麼強。
書寫體驗方面,Apple Pencil 還是那個熟悉的Apple Pencil,延遲低、很順暢,然而因筆尖為硬頭設計,手寫體驗明顯不如 Surface,會有生硬感,就像是古早時期的翻譯機 / Nintendo NDS 一樣,硬梆梆,無真正書寫的感覺。而且,Apple Pencil 的背面不能當作橡皮擦使用,想要用橡皮擦,你得點選螢幕切換或是快速雙敲 Apple Pencil 以切換,整體的使用體驗並不佳。
不過呢,在繪圖軟體中繪圖,就沒有像 Surface Pen 一樣會延遲了,繪畫非常流暢,而這也大概是 Apple Pencil 2 唯一能占上風的地方了吧!

雖然如此 Surface Pro 的書寫體驗還是有一點會稍微扣分 - 發熱,Surface Pro 運行時發出的溫度是你無法忽略的,當你把手放在螢幕上寫字時,你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溫暖,在冬天時很好,夏天時會有點擾人,會讓你有在暖暖包上寫字的感覺。而 iPad Pro 就比較沒有這個問題。

整體來說,ATon是覺得以書寫體驗來說,Surface還是表現要好很多,但是 Apple Pencil 的意義並非只有在書寫上,前面有提到 iPad 目前是不支援滑鼠的,而 Apple Pencil 對於一些需要調整細項的APP很實用,因為用手指調整會不好細調,而 Apple Pencil 可以做細微的調整,例如在 Lightroom、PhotoShop 調曝光曲線、色調...等。
DSC03417.jpg
它可以當作滑鼠用,所以 Surface Pen 與 Apple Pencil 我認為並不能直接比較,畢竟一個是為了書寫,一個是為了當作滑鼠,作更精確的觸控,各有各的好,好不好依你的需求而定。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iPad 的立架角度調整不夠實用,只能調成幾個固定角度,不能像 Surface Pro 直接隨意調整角度,方便書寫。
DSC03470.jpg

4軟體第三方軟體支援如何?

而再好的平板、筆電還是得遇到一個問題 - 生態圈,這些產品是否有足夠廣大的軟體生態圈能夠支持嗎?

我就直接講結果吧,首先以 iPad 來說,Apple 的軟體生態圈其實還蠻完整的,包括常用的PhotoShop、Lightroom、AutoCad、Fusion360等專業軟體也都有提供 iPad 專用版本,然而雖然如此,其軟體的功能性還是不如電腦版的,甚至如果你常用到一些免費 / 開源軟體,那些免費 / 開源軟體大多數都沒有為 iPad 做專用版本,例如 : Cura 切片軟體 / DevC / Visual Studio...等,但是如是要應付出門在外的簡單工作,iPad的軟體大多都可以勝任。

DSC03413.jpg

而由於 Surface Pro 採用了 Windows 系統,所以能在PC跑的,Surface 也能跑,意味著 Surface Pro 的軟體生態圈非常廣大,只不過這些軟體在觸控體驗上大多沒有優化過,而 Windows 市集內那些有針對觸控裝置優化的APP卻又太少且缺乏維護,所以雖然 Surface Pro 的軟體生態圈很豐富,但是對於那些軟體的觸控體驗都沒有很好,也讓 Surface Pro 難離開筆記型電腦的定位。
DSC03431.jpg

5螢幕都很好

螢幕部份,其實 Surface Pro 與 iPad Pro 的表現都很好,顏色都夠鮮豔、準確,解析度也夠高,但如果一定要說誰比較好,我個人會較為偏好 iPad Pro,原因很簡單,邊框窄且有圓角,且稍微鮮豔些。
DSC03427.jpg

結論Surface Pro V.S iPad Pro

生產力工具有哪些? 筆電、手機、平板,而其中最為廣泛的搭配也就是筆電搭配手機,然而手機雖方便,但是因螢幕小,很難真的在手機上工作,而筆電正好相反,雖然筆電的功能性很強大,但是相較於手機還是不太方便攜帶,而 Surface Pro 與 iPad Pro 的存在就是想將平板與筆電合為一體,結合筆電與平板,然而以目前來說,我覺得兩者都只是摸到了對方的邊。
Surface Pro 來說,他雖然很像平板,但是因為 Windows 系統的操作方式與軟體支援度,它還是一台筆電,只是多了觸控以及優秀的手寫功能,儘管他已經在各方面做得非常優秀,在體積及重量上也非常輕薄;
iPad Pro 則依然是台平板,只是多了些筆電的功能。硬體上的缺陷,如 : 缺少觸控板、缺少強勁性能、IO 限制等缺陷,使的它離真正的筆電還是有點距離,儘管之後 iPad Pro 可以藉由升級至 iPadOS 獲得更多功能,但是只要他跑的是 iPadOS,而非 MacOS,那麼它依舊是一台平板,可以輔助你,但是不能是台主力機。

所以 Surface Pro 適合沒有筆電或是桌機的使用者購買,它就是一台筆電,還擁有很好用的手寫筆,及鍵盤,特別是對於大學生來說,用 Surface Pro 寫筆記及看原文書是非常實用的。
iPad Pro 適合已經有筆電或是桌機的使用者,用 iPad 輔助你做一些簡單的文書處理、寫筆記、快速修圖...等會非常方便,它小巧的身形能夠讓你方便的帶出門、隨時拿出來使用,畢竟談到順暢度與觸控體驗,iPad 還是比較好

而如果一定要在這兩個生產力工具間選出一個較為優秀的產品的話,綜合來說,我覺得 Surface Pro 會是目前最強大的生產力工具,因為 :

  • 軟體支援度 - Windows 長年累積的生態圈還是很強大的。
  • 手寫 - 非常好的書寫手感,以及實用的筆設計。
  • 支架 - 隨意調整角度,最高可調整至接近平放的165度,方便書寫。
  • 鍵盤滑鼠 - 非常好的鍵盤及滑鼠體驗。

在多數情況下你都可以用 Surface Pro 完成各項工作需求,到是 iPad Pro 在部份場合可能就發揮不了作用,例如 : 開 Linux 虛擬機、修改程式、修改AI圖檔...等只能用電腦才能達成的工作。
綜合以上,以一句話形容就是 :

你可以沒有平板,但你一定需要一台電腦,而 Surface Pro 可以是那台"電腦"。

DSC03478.jpg
這些使的 Surface Pro 更適合稱為最佳生產力工具,儘管兩者在生產力上都有著很好的表現,且面對的族群也有稍微的不同。
當然這是目前的情況,隨著 iPad 的 OS - iPadOS 獨立出 IOS ,也許以後情況會不一樣也不一定。

 

  本篇之 Surface Pro 由順發出借,如對 iPad 與 Surface 有興趣,可至順發3C看看,本次 Surface Pro 順發黑啤聯名款只要 $41888,還可以優惠價格加購延長保固。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生產力工具 iPad Surface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阿湯 ATon 的頭像
    阿湯 ATon

    阿湯 ATon 3C

    阿湯 AT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